淡水鱼常见病有哪些?

畜牧养殖01148

淡水鱼常见病有哪些?,第1张

淡水鱼常见病有哪些?
导读:1病毒病。病毒病一般是发生在草鱼身上,因为草鱼是鱼类中比较容易患上出血病的,而且经常是眼眶、头部、鳃部这几个部位容易发黑,小草鱼相对于大草鱼来说,患上出血病的几率更大,一旦被病毒入侵,不出3个小时,就会死亡,这就是病毒病。_ _______

1病毒病。病毒病一般是发生在草鱼身上,因为草鱼是鱼类中比较容易患上出血病的,而且经常是眼眶、头部、鳃部这几个部位容易发黑,小草鱼相对于大草鱼来说,患上出血病的几率更大,一旦被病毒入侵,不出3个小时,就会死亡,这就是病毒病。_ ________2细菌病。淡水鱼常见的疾病就是细菌性出血病,这种疾病对于草鱼来说危害很大,草鱼受到细菌的感染时,会在鱼体的两侧、鳃部有出血的现象发生,当出血比较严重以后,草鱼的某一些鳞片会慢慢的竖起,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考虑采取一定的措施帮助鱼类度过这个危险,往水里投放一些药物,比如菌毒克,投放菌毒克是可以借助增氧机的。当你观察到鱼越来瘦,并且看到气泡较少时,就明白了这是感染了细菌以后,出现的呼吸困难症状。_________3寄生虫病。当你看到某些鱼头部有小白点的时候,并且观察到它不再总是与群体一起时,动作缓慢、迟钝,就应当判定为体内有小瓜虫,其实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去除寄生虫,将生活中的生姜和辣椒混合到一起,再放入适当的水,将混合而成的物品倒入鱼塘中。

1病毒

       目前水产动物疾病研究最为透彻的就是病毒病,国家在这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及其他相关资源。目前已经在水产养殖动物体内发现的病毒有呼肠孤病毒、虹彩病毒、弹状病毒、双节段RNA病毒、疱疹病毒、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中华鳖病毒、对虾杆状DNA病毒、小核糖核酸病毒、罗湖病毒及双顺反子病毒等等。其中一些病毒可以引起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在内的多种水产动物发病,如虹彩病毒科成员,由于其不仅感染蛙,还能跨种传播感染养殖和野生的各种低等脊椎动物,如引起无尾目的牛蛙、有尾目的大鲵、龟鳖目的中华鳖等两栖爬行动物高致死率而受到关注。

2真菌

       水产动物真菌病原种类较少,主要包括水霉、鳃霉、棉霉、丝囊霉菌以及近期笔者在黄颡鱼体内分离到的不规则毛霉等。致病机制主要是水产养殖动物出现外伤(如人工或者寄生生物导致的),随后霉菌寄生,产生溃烂,如果再进一步发生细菌继发性感染,很可能导致养殖动物快速死亡。

3细菌

      细菌性疾病是水产养殖动物所遭遇的病原种类最多、致病机制最复杂、死亡率更高的疾病类型。目前报到的水产养殖动物细菌性疾病病原种类达上百种,最典型的包括气单胞菌、链球菌及弧菌等。

      链球菌在淡水养殖中导致发病的养殖品种种类日趋增多,主要包括鲟鱼、罗非鱼、斑点叉尾鮰及黄颡鱼等。在淡水养殖中,链球菌致病种类有海豚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及停乳链球菌等,主要引起鱼类脑膜炎及肿嘴等症状。据研究表明,人和牛的无乳链球菌血清型Ia,III和v可以感染罗非鱼,并明确了其感染机制。

4寄生虫

        水生动物(无论是养殖还是野生的)与其他的任何动、植物一样,在其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体内外均可能出现有各种寄生虫寄生的现象。因为鱼类的种类不同,在其体内外寄生的寄生虫种类也可能是不同的。当鱼体上只有少量寄生虫寄生,对鱼体的生长发育不产生不良影响时,养殖业者将这些寄生有寄生虫的鱼体称为某种寄生虫的携带者,而当鱼体上有某种寄生虫大量寄生并影响到鱼体的健康时,就将这些鱼类视为发生了寄生虫病。

一、水产常见病:

1细菌性败血症。也称为细菌性出血病、出血病、出血性腹水病、腹水病等。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河弧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有些病鱼体表和鳃部同时有原生动物寄生。可感染除草鱼、青鱼外的大部分养殖鲤科鱼类,具有病程较急、死亡率高等特点。该病可通过病鱼、病菌污染饵料、用具以及水源等途径传播,全国各淡水养鱼地区均需重点防控。早期症状表现为病鱼的口腔、颌部、鳃盖、眼眶、鳍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症状,肠道尚见有少量食物。随着病情发展,充血现象加剧,鳃丝充血,呈浅紫色,肿胀,肌肉呈出血症状;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腹腔内有腹水,肝、脾、肾肿大,肠壁充血、充气,有的病鱼 *** 红肿并伴有肠液溢出。病鱼周身病变,在水中行动迟缓或阵阵狂游。

2烂鳃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鱼病,传播快,病程长,一经发病便难控制其蔓延。烂鳃病主要有两种:寄生虫性烂鳃病和细菌性烂鳃病。该病在水温15℃以上易发生和流行。危害品种主要有草鱼、青鱼、鳊鱼、白鲢,除此之外,鲤、鲫、鲂、鳙鱼也会有发生。症状表现为鱼体发黑,软骨外露,常离群独游,行动变得缓慢,鳃丝呈粉红或苍白,继而组织破坏,黏液增多并带有污泥,严重时鳃盖骨的内表皮充血,中间部分的表皮亦被腐蚀成一个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最终因呼吸受阻,窒息而死,死亡率较高。

3赤皮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鱼、团头鲂等多种淡水鱼类,在我国一些养殖区域,一年四季都有流行,特别是当捕捞、运输、放养使鱼体受到机械性损伤,或冻伤,以及鱼体表被寄生虫寄生而受损时,由荧光极毛杆菌所引起,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这类病原体具有繁殖快、患病率高、危害性大等特征;若未能及时防控或治理,很有可能会波及整个鱼塘,出现鱼类大范围死亡现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患赤皮病的鱼周身鳞片相继脱落,露出红色且附有多处出血点的皮肤

4细菌性肠炎病。由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感染而引起的肠壁充血发炎—细菌性肠炎。病原存在于天然水体及水底淤泥之中,当水质恶化、溶氧低、饲料变质等引起鱼类免疫力低下时,常暴发此病。鱼种到成鱼均可患病,严重影响鱼类的生长发育,而且常与细菌性烂鳃、败血症、赤皮病等并发。主要症状:游动缓慢、不吃食、 *** 红肿外突,肠壁发红充血、出血、壁糜烂、弹性差等。可感染草鱼、青鱼、鲤鱼等多种淡水鱼,常与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等并发,是养殖鱼类中危害较为普遍的疾病之一。

5鳃霉病。病原为鳃霉,因处理不当继发感染造成的。病鱼鳃部呈苍白色,有时有点状充血或出血现象,有时呈现花鳃,严重时由于贫血,整个鳃呈青灰色。此病常使鱼暴发性地死亡,镜检会发现鳃霉菌丝。

6指环虫病。主要危害草鱼、鲢、鳙、鲤、鳗鲡等鱼类,尤以鱼种更易感染。病症是大量寄生指环虫时,病鱼鳃丝粘液增多,鳃丝全部或部分成苍白色,妨碍鱼的呼吸,有时可见大量虫体挤出鳃外。鳃部显著浮肿,鳃盖张开,病鱼游动缓慢,直至死亡。多数种类的指环虫在水温20℃~25℃繁殖迅速,易造成该病暴发,各淡水鱼主养区均需严加防控。

7车轮虫病。寄生在鱼的表皮、鳃和口腔,鼻腔等处,引起鱼鳃及皮肤组织发炎,粘液分泌增多。感染车轮虫的病鱼,体色发黑,摄食不良,体质瘦弱, 离群独游,游动缓慢,有的又成群围绕池边狂游,呈“跑马”状或“白头白嘴”,主要危害多种鱼类的鱼苗、鱼种,当水温在20℃~28℃易发病并流行。

8纤毛虫病。由钟形虫、聚缩虫、单缩虫和累枝虫等寄生引起的,虾蟹养殖全年都有可能发生纤毛虫病,正常7~11月是发病高峰期,一般是养殖中后期要特别注意,当纤毛虫不多的时候,虾蟹可能通过及时蜕壳就可以摆脱纤毛虫;不过感染纤毛虫的虾蟹往往体质较差,反应比较迟钝,不摄食,当纤毛虫增多,感染的虾蟹会不蜕壳或者蜕壳不遂,生长停滞。更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导致虾蟹缺氧窒息死亡。

9锚头鳋。由多种锚头鳋寄生而引发的疾病。全国各地都可发病,以南方养殖区较为严重。该病在鱼种和成鱼阶段均可感染,当水温12℃~33℃时更易发病并可在短时间内引起鱼种的大量死亡。

10鳖溃烂病。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假单胞杆菌和无色杆菌等多种细菌感染引发的疾病,水温在20℃时以上时,易发病并流行。该病发病率高,持续期长,危害较严重。

二、防控措施:无论是是细菌、真菌、霉菌、病毒还是寄生虫等引起的水产疾病,首先要做的就是消毒、改底、净水、溶氧,然后合理利用天然植物提取物中的挥发油、多糖、生物碱、黄酮、皂甙等生物活性物质,调节机体免疫机能,促进机体免疫器官发育,增强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与水平,提高水产动物疫苗保护率和抗病力,改善和修复各种因素(抗生素、黄曲霉毒素等)导致的免疫抑制,是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效果。

1彻底清塘,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从而减少淤泥消耗大量的氧气。可使用200mg/L的生石灰或20mg/L的漂白粉进行池底消毒,改良池塘底质和水质,培养出“肥、爽、活”的水体。

2投喂优质饲料,可适当拌饵投喂天然植物提取物华萌乐舒/华萌四黄粉/华萌肝胆康等,提高鱼体抗病力、抗应激、保护肝胆、增加诱食、提高成活率,减少水产肠炎烂腮败血赤皮的疾病的发生。

3避免高密度养殖造成的挤压碰撞掉鳞,在捕捞、运输过程中尽可能避免鱼体受伤。水温低于15℃时,尽量减少人为操作,防止鱼出现应激反应,导致擦伤或冻伤。

4做到定期驱虫、防虫:如指环虫、三代虫、车轮虫、斜管虫、小瓜虫、孢子虫、中华蚤、锚头蚤等,减少寄生虫和病菌的滋生,内服华萌香榧驱:木香、榧子、苦楝皮、贯众、使君子、槟榔、雷丸。

文章由山东华萌中医药研究有限公司搜集整理,欢迎您留言!

引起鱼病发生的的因素有哪些引起鱼病发生的的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因素引起的、人为操作因素引起的、生物因素引起,具体的小编将在下文进行详细讲解,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一、 发生鱼病的原因

1、自然条件因素引起

(1)水温的变化:鱼是冷血动物,如果水温急剧升降,温度过大,会引起鱼体不适,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严重时会引起鱼苗大量死亡。

(2)水质的变化:鱼对水体pH值有一个适应范围,以7~85为适宜。而如果pH值低于45或高于95,则会引起鱼类发生疾病,甚至死亡。

(3)溶解氧的变化:水中溶解氧过低,鱼就会因为浮头、泛池缺氧而死;水中溶解氧过高,又会引起幼鱼患气泡病;正常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不低于3mg/L。

2、人为操作因素引起

放养密度不当或混养比例不合理;投饵不足、不均匀或过量;拉网运输过程中操作不当。

3、生物因素引起

(1)一般多数鱼病都是由各种微生物感染或侵袭鱼体而致病,比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同时还有一些鱼的敌害生物,像水鸟、水鼠、水蛇、青泥苔等。

(2)致鱼发病的内因,如池塘有的鱼发病互相传染。

二、鱼病的种类

1、传染性鱼病

(1)病毒性鱼病:草鱼出血病、甲鱼鳃腺炎病、甲鱼出血病。

(2)细菌性鱼病:细菌性烂鳃、肠炎、白皮、赤皮、打印、竖鳞等病。

(3)真菌性鱼病:水霉病、鳃霉病。

2、侵袭性鱼病(由寄生虫引起)

(1)原虫病:碘泡虫、车轮虫、小瓜虫、纤毛虫等。

(2)蠕虫病:指环虫、毛细线虫、绦虫、水蛭等。

(3)甲壳动物:中华鳋、锚头鳋、鲺等。

(4)软体动物:钩介幼虫等。

3、其他因素引起的鱼病

(1)机械损伤、掉鳞、断鳍等导致水霉病。

(2)水温变化引起感冒病,冻伤

(3)不良水质引起泛池、气泡病。

(4)营养不良,引起跑马病、萎瘪病。

(5)大型敌害生物引起:大型枝角类,破坏鱼卵,鱼苗;水生昆虫,像水蜈蚣杀死鱼苗;水蛇、水鸟等直接吞食鱼类。

三、常见鱼病的治疗

1、草鱼出血病

用二氧化氯或强氯精连泼2次,同时内服出血停。

2、打印病

用二氧化氯或溴氯海因等全池泼洒。

3、水霉病

用二氧化氯或二溴海因全池泼洒。

4、锚头鳋病

用氯氰菊脂全池泼洒,隔5-7天后再泼洒一次即可。

5、细菌性烂鳃病

用强氯精或溴氯海因全池泼洒。